热词: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
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
  • 概要
  • 历史
  • 地理
  • 经济

  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吴兴区正式成立。吴兴区是浙江省湖州市市辖区,现辖九个乡镇、六个街道,总面积871.9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
  新区成立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实力吴兴、开放吴兴、信用吴兴、生态吴兴、平安吴兴”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开放立区、接轨上海和城市化四大战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着力创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3 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670元,财政总收入6.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253元。今年1-9月份,全区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1.8亿元,同比增长16.8%;财政总收入完成5.92亿元,增长 2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00元,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5083元,增长19.6%。
  吴兴自战国时期楚春申君黄歇置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闻名遐迩的东南望郡、历史名邑。吴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民康物阜,人杰地灵,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三国时期“中国佛画之祖”曹不兴、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明代文学家凌蒙初、清代法学家沈家本、辛亥革命烈士陈英士、中国导弹之父钱三强、海空卫士王伟等一批名人都诞生于此。
  吴兴地处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中心位置,东距上海150公里,南接杭州86公里,西连南京230公里,北隔太湖与苏州、无锡相望,是湖州这一国务院确定的长江三角洲“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5个重点城市之一的中心城市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吴兴地处杭嘉湖平原,是浙江省粮食、蚕茧、淡水鱼、笋竹、茶叶等农副食品的重要产区。近年来,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竞争力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全区已基本形成了蔬菜、龟鳖、花卉苗木、竹笋、畜禽等五大特色产业,一个全市之最、全省一流的吴兴食品工业园将于2005年建成,目前已有近十家农业龙头企业入园。工业是吴兴经济的主体。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新型纺织、新兴建材、特色机电、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为特色的产业体系。金属制品、铝合金建材、微特电机、羊绒羊毛衫等生产企业已跻身全国同行前茅。电子、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织里镇为代表的童装加工业是该区纺织产业的一大亮点,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童装生产和销售基地,拥有国内市场21%的份额,织里镇还被中国纺织协会命名为首个"中国童装名镇"。2003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33.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3 亿元。今年1-9月份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8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亿元,分别增长23.6%、37.4%。
  吴兴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充分发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载体作用,上下联动,全方位拓展,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大力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外贸出口取得新进展。2003年,全区协议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19万美元,名列全市前茅;外贸自营出口额达1.38亿美元。今年1-9月份,协议利用外资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800万美元;自营出口1.62亿美元。
  吴兴市场兴旺、商贸繁荣。2003年末,拥有各类市场41个,市场成交额达到199.1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11家,超10亿元的市场5家。专业市场的龙头作用日益显现,目前已形成以织里童装和棉布坯两大市场为主,床上用品、服装辅料、联托运服务等配套市场为辅的较为健全的市场体系。童装、棉布两大专业市场总占地面积24.6公顷,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营业摊位4360个,2003 年市场成交额100多亿元。其中棉布市场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棉布集散中心,它的棉坯布交易价格的涨落直接影响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相关行业商品价格。今年 1-9月市场成交额136.53亿元,其中童装和棉布两大市场成交额72.75亿元。
  吴兴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2003年,开发市级及以上新产品55 只,其中:国家级新产品2只,省级42只,实施市以上各类科研项目76项,新增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家,研发中心1家。全区拥有各类人才8771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3139人。吴兴是浙江省教育强区。全区拥有各类全日制学校54所,高标准“普九”工作扎实开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学龄入学率 99.99%。文化、新闻、卫生、体育事业欣欣向荣,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覆盖面继续扩大。
  吴兴环境舒适,是江南最宜人居住和创业的城市。北面是风光旖旎的太湖,西南是连绵横亘的青山翠竹,既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桃源风光,又有“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的真山真水,更有“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称赞。区政府所在的中心城市是浙江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还曾获得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的“最佳人居城市”称号。 2004年起开展的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生态市的“四城联创”工作,将进一步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以乌程为郡治置吴兴郡,“吴兴”之名始于此。
 吴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吴,于今吴兴区道场乡境内筑菰城,置菰城县(今遗址尚存)。秦时改称乌程县。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以乌程为郡治置吴兴郡,“吴兴”之名始于此。唐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分乌程置吴兴县,这是县以“吴兴”冠名的第一次。后建置虽数有变更,但“吴兴”之名屡现于史册。
 民国元年2月(公元1912年),撤道废府,设吴兴县。
 
 1981年1月,撤县并入湖州市。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湖州市吴兴区,区委、区政府驻湖州市区。
 


 东部是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河港密布,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西部属山地丘陵,山林密布。
 东西苕溪贯穿全境。
 苕溪又名雨言溪,在浙江省北部,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由东、西二苕溪组成,因两条溪大小想仿,又称姐妹溪。
 东苕溪,又名龙溪、仇溪、余不溪,上源由南、中、北三个支流组成,在浙江省东北部, 而以南苕溪为正源。源出东天目山北部平顶山南麓,山峰海拔1166.8米,南流折东流,与中 、北苕溪会合后,流至瓶窖称东苕溪。瓶窖以下至全村,左有安溪汇入,至德清县城,左有 湘溪、余英溪汇入。德清至湖州左有埭溪汇入。解放后建东苕溪导流工程,自虎墩山沿导流 经横山、鲍山,至湖州市西的杭长桥与西苕溪汇合。
 西苕溪,又名龙溪港,因在湖州城区以西,故名。上游有南溪、西溪两源,西溪为正源, 源于浙江安吉和安徽宁国两县交界的天目山北侧南北龙山之间的天锦堂,山峰海拔1415米, 东北流至安吉县塘浦乡会合南溪后始称西苕溪。
 两源合流后,水分两支,其中北支系西苕溪故道,清同治年间原为西苕溪干流,后遇大水 ,干流改道,逐渐淤小。1954年在南支塘浦村上游建乌象坝,故道成为该坝的灌溉总渠,沿 故道已有黄金坝等8条引水灌溉堰坝。故道东北流至安城,复与南支汇合。
 东、西苕溪在湖州合流后,向北流15千米,歧分为数十条港娄,分别经由环城河、小梅港、新塘港、长兜港、大钱港、横港诸道注入太湖。
 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5℃—16℃,平均降雨日142—155天,无霜期224—246天。
 吴兴依山襟水,土地富饶,气候温和。春有茶碧万倾,翠竹如海;夏有银茧丝长,果蔬满园;秋有金穗浩渺,花果飘香;冬有鱼虾雀跃,鲜笋盈市。 山林密布,风景优美,矿藏、山泉、旅游资源丰富。


 综合
 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00亿元,达到105.1亿元,同比增长16.6%;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元,达到21670元,折合262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9.2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56.3亿元,同比增长17.3%;第三产业39.6亿元,同比增长18.6%。
 
 2003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8.7:53.6:37.7,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低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
 农业
 2003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5.3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7.76亿元,增长1.2%;林业产值0.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牧业产值2.31亿元,增长11.5%;渔业产值4.33亿元,增长16.4%。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9.2亿元,比上年增长5.7%。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3万亩,比上年减少2.1万亩,下降9.7%;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24.2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由上年的49.7:50.3调整为46.8:53.2,主要农作物产量中,粮食产量10.8万吨,下降9.6%,油料产量1.06万?木面积1.28万亩,增长1.3倍,果用瓜产量1.03吨,增长37.8%。
 林业生产发展加快。全年完成造林更新总面积2910亩,比上年增长91.4%,封山育林面积17.5万亩,增长75.3%,其中本年新封面积7.5万亩。全区生态公益林面积22万亩,占林业总面积45%。
 畜牧业生产态势良好。全年生猪出栏18.87万头,比上年增长1.6%;家禽出栏360.23万羽,增长106.1%。全年肉类产量1.63万吨,比上年增长17.1%。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5万亩,全年淡水产品产量29889吨,比上年增长11.1%。在淡水产品中,甲鱼产量7043吨,增长226.9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年末全区农田基本建设完成土石方667.5万方,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8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8.18千公顷,易灌耕地面积20.38千公顷,机电排溉面积19.8千公顷,拥有排溉机械装机总容量21.43千千瓦,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3283万方。
 工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9.3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1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2年的31%提高到37%;完成工业总产值3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完成产值92.3亿元,增长34.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4.5%提升到2003年的27.7%。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02年的140家增加到2003年的175家(不含市属下划数)。2003年我区已有利税超千万元企业23家;其中:利税超8000万元1家,利税超5000万元5家,利税超3000万元9家。
 在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1%。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新产品产值17.57亿元,同比增长99.5%。
 据对全区175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完成销售收入89.7亿元,比去年增长39.7%,实现利税8.39亿元,其中:利润总额5.39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5.7%和43.3%。列入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238.2分,比上年增加25.7分。
 第三产业
 全年实现三产增加值39.6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商贸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亿元,同比增长12.3%。连锁经营、超市等不断涌现。一批大型零售企业相继营业,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主体的市场竞争格局,促进了商贸业整体竞争能力提高,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传统仓储运输企业加快转型提升,现代物流业开始起步。
 
 年末拥有各类市场41个,市场成交额达到199.1亿元,同比增长4.7%。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11家,占市场总数的26.8%,其中;超10亿元的市场5家,亿元以上的市场成交额占总量的76.4%。专业市场的龙头作用日益显现,织里商城市场年成交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6.97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棉布市场成交量13亿米,成交额69.57亿元,增长4%,童装市场成交量1.4亿件套,成交额32.59亿元,同比增长10.5%。
 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区共完成固定资产41.9亿元,同比增长39.7%。织里童装特色工业园、乡村康庄工程等46个区在建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4.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5.8%;全年共实施工业性技改项目330项,工业性投入25.1亿元,同比增长34.7%。全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入10.4亿元,拉开框架面积33平方公里,完成在建框架道路33条。
 外向型经济
 全年实现全社会出口交货值32.1亿元,同比增长30.6%,进出口总额达到1.63亿美元,同比增长70.9%,其中:出口突破1亿美元,达到1.38亿美元,同比增长80.5%。进口0.25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出口总额占全市的比重由上年的9.7%上升到13.5%,提高了3.8个百分点。
 
 2003年,全区合同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实际利用外资8019万美元,同比增长4.8%。实到区外内资8.67亿元,增长59.6%。招商质量不断提高,项目规模逐步扩大,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全区40家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平均合同利用外资428.6万美元,比上年的223万美元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引进千万元以上外商投资企业项目13个。2003年外商投资在信息电子、生物医药、新型纺织等领域上有了一定的突破。